万字长文深入解读台湾政治、美台关系以及大陆对台政策

来源:ballbet    发布时间:2024-03-30 18:31:10

  ,是当今中国内政领域压倒一切的问题。任意的毛病在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前都要让步。

  我们首先论述台湾政治,即政党、选举和政体,让大家对其有个大致了解;其次论述台湾与美国的军事关系,比如美国对售;最后论述大陆对台政治政策。

  理解的第一步,是理解台湾政治。而要理解台湾政治,就要理解台湾的政党、政体和选举。

  概括地说,从党派来看,台湾实行多党制,通过多党竞争来分散权力;从政体看,台湾实行五权分立制,通过将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监察权和考试权分离来分散权力,从台北到地方都是如此。

  新闻中经常提及的台湾政党只有几个,即、和民众党。这些党派被经常提及,是因为它们在台湾政治中的地位很重要,其中尤以和最为重要。

  这个概念,首次出现于2000年。那一年,台湾进行了第一次政党轮替。政党轮替是指:不同政党一定要通过竞争胜出,才能上台。在2000年之前,一直在台上。2000年时,没有竞争过,结果上台,成为最大在野党。

  既然从2000年开始,和就通过不断竞争轮番上台,所以台湾政治就在事实上,形成了以两党为首的两大阵营。人们为了区分,就为两个阵营起了名称。

  最后,台湾新党高新武起的泛蓝阵营得到普遍接受。他起这一个名字,是因为党旗的主要颜色是蓝色。

  因为党旗的主要颜色是绿色,所以一些台湾媒体提出这个名称后,就逐渐被人们接纳了。

  泛绿阵营的政党也很多,主要有六个:、时代力量、台湾团结联盟、台湾基进、社会、台湾绿党。

  除了上面两个阵营,台湾还有一个白色阵营,其代表政党有两个:民众党和正神名党。

  大致了解了台湾政治生态中的三个阵营以及一些主要政党后,大家可能会产生疑问:一个政党上台后,如何治理台湾呢。

  台湾目前的政治体制,走的是西方那条路,即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最大特点是分权。

  从横向看,政治权力可以被划分为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和监察权;从纵向看,可以被划分为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

  例如,在台北,就设有行使行政权力的行政院,行使立法权力的立法院,行使司法权力的司法院,行使监察权力的监察院以及行使官员选拔权力的考试院。

  同样,在地方,也都分别设有以上政治机构。比如,在高雄市,就设有行使行政权力的高雄市行政中心,行使立法权力的高雄市议会,以及行使司法权力和监察权力的高雄市地方法院。

  台湾其它地方也是如此。不同行政级别都有这种分权体制。这种在横向上通过权力种类分散权力,在纵向上通过权力大小分散权力的体制,是现代民主政体的特点。

  一所小学决定举办一次出游活动,并且准备通过这次活动考核老师们的组织能力。

  那么这样的一个过程,必然涉及以下事项:学校领导、资金、出游计划、带队老师、学生、考核人员、监督人员、选拔人员。

  其中,校领导决定去哪玩、玩多久、怎么玩,这样的一个过程就等于立法,行使的就是立法权。同时,校领导制定好了出游计划后,还要将资金拨付给带队老师,即拨款。

  带队老师接到计划和资金后,就会落实这一任务,带着学生出游,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行政,带队老师行使的就是行政权。

  这些班干部就等于老师的内阁。比如有班长(总理)、副班长(副总理)、政治课代表(内政部长)、语文课代表(文化部长),以及几名小组长(各省省长)。

  出游过程中,一些学生违背了校领导和老师的意志,擅自行动。为了惩罚他们,教务处会评定他们的行为,根据严重程度给予处分,这样的一个过程就叫司法,教务处行使的就是司法权。

  为了确认带队老师没有中饱私囊,教务处没有惩罚过当,学校的监委会就要定期监察巡访,这样的一个过程就叫监察,其行使的就是监察权。

  最后,对于优秀的带队老师、教务处主任和监察委员,要表扬,对于不合格的,要教育批评,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考核,就是在行使考核权。

  比如,如果校领导不但有权规划出游,手里握有资金(即立法权),而且还有权自己监督自己的资金使用情况,即握有监察权,那结果就是绝对腐败。

  没有任何外部力量监督这些校领导们把钱花在啥地方,花了多少钱,除了腐败还能是什么呢。因此,立法权和监察权必须分离。其它几个权力也是如此。

  上面五种权力,最重要的,还是对钱的控制权力。因为行使每种权力都要花钱。出游要花钱,比如带队老师的工资、为学生们购买的保险、路费、门票,等等;考核老师也要花钱,比如考核官的工资、考核资料的打印,等等。

  比如,在美国,立法权和财权都由国会掌控。《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八款规定:美国国会有权征税,以用于国家共同防务与公共福利。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资金的使用权都在美国国会手里。国会年年都会给这些机构拨款。

  台湾也是一样。立法权和财权也掌握在立法院手中。在台湾,财权的专业术语叫议决预算案权和议决决算案权,也就是对预算案和决算案的议论权和决定权。

  但是为实现这条法律,就需要国会为国防部拨款。这笔款项会被用于编制这份武器采购清单。

  相反,如果美国国会仅仅立了法,却没有资金落实法律,那法律也只是一纸空文。

  台湾也是一样。台湾行政院会在每年的一个固定日期,向立法院提出下一财年的预算案。

  接着,立法院会审议预算案,同意其中一些预算,否决另一些,并将审议结果返还行政院,同时依据批准后的预算案,给行政机构、司法机构等拨款、打钱。

  等到下个财年结束前,行政院还要将上个财年的资金使用明细制作成决算案,交给立法院审查。

  地方权力的结构类似于中央权力,也包括上面五种,而且权力行使与权力制衡的逻辑也与中央一样。

  只不过地方权力不仅要受同级别的其它权力约束,还要受到不同级别的同种权力约束。

  例如,美国政治在联邦层面(即中央层面),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约束,在州层面(即地方层面),不但州立法权、州行政权和州司法权相互约束,而且州立法权还要受联邦立法权约束。

  介绍完了台湾政体,我们终于能回答一开始的问题:一个政党上台后,如何治理台湾呢。

  下图是选举地图。其中,绿色选区代表赖清德胜出,蓝色选区代表侯友谊胜出,青色选区代表民众党柯文哲胜出。颜色越深表示支持率越高。

  赖清德上台后,就会领导从台北到地方的各个机构,治理台湾。同时,他的权力也要受到其它权力制衡。因此我们一定要搞清,这些机构都控制在哪个派别手里,只有这样,才能对其政治现状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下面这张图,显示的就是目前台湾政治中(蓝营)和()在台北的权力分布情况。能够准确的看出,台湾的行政院、司法院、监察院和考试院,基本都在手中(用绿色表示),只有立法院在手里(用蓝色表示)。

  我们先以行政院为例。所谓行政院控制在手里,意思是说,行政院的主要职务的在位者,基本都是的人(党员或者政治支持者),他们在治理台湾的过程中,所贯彻的政策和行动,都是那一套。

  例如,行政院下辖的28个部门中的第一把手,有14人都是党员,而且全部把持要位,像伪内政部部长林右昌、伪财政部部长庄翠云等等。

  只有1人是党员,而且占据着一个不重要的职位,即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的冯世宽。

  剩下13人,虽然是无党籍人士,但是其中绝大多数原先其实都是党员,只是在政治运作过程中,许多部门的一把手不便具有党派色彩,为了履职方便,他们才暂时注销了党籍,但是其党派立场依然是那一套。

  比如选举委员会的李进勇,2019年之前就是党员,2019年他上任选举委员会一把手时,就暂时注销了党籍。

  司法院也基本被所控制。院长和副院长的政治立场全是那一套;15位官中,持自由派立场(与立场相似)的有8位,持中间派立场(与立场不同)的只有1位。

  其余6人政治立场不明。但是只要稍微了解一下他们的过往,就会明白他们的政治立场还是偏向那一边,比如朱富美和陈忠五。

  以地方行政权(各地市政府和县政府)为例,台湾目前的6个直辖市、3个市、13个县中,、、民众党和无党籍的势力分布如下。蓝色是、绿色是、青色是民众党、白色是无党籍。

  通过上面几张表格能看出,虽然在台北,行政权基本握在手中,但是在地方,的势力还是相当大的。

  比如,在六个直辖市中,控制了其中四个直辖市的行政权,控制了两个。

  而且控制的这四个直辖市,都是台湾的主要城市,人口总计约1240万,占台湾人口总数的53%;控制的台南市和高雄市两个直辖市,人口总计460万,占台湾人口总数的20%。

  同样,在十三个县中,的势力也比大。控制了其中八个县的行政权,人口总数约379万;只控制了三个县的行政权,人口总数约129万。

  总之,如果仅从地方行政权来看,控制的人口总数大约为1619万人,占台湾人口总数的69%;控制了589万人,占比约为25%(台湾目前一共有2340万人左右)。

  和台北一样,地方也都有立法权、司法权、监察权和考试权,每个直辖市、市和县都有自己的政府、议会、法院和考试院。

  能够准确的看出,在6个直辖市中,控制了其中4个直辖市的议会,控制了2个。这个势力分布格局,与上面的行政权的分布格局是一样的。

  即,在台湾的6个直辖市中,控制了其中4个直辖市的行政权和立法权,控制了另外2个直辖市的行政权和立法权。

  在这里,权力出现了分散。比如,虽然控制着基隆市和嘉义市的行政权,但这两个市的立法权,分别掌握在和民众党手里。再如,新竹市的立法权在手中,但是行政权却在民众党手中。

  在13个县中,控制了7个县的议会,控制了1个,无党籍控制了5个。

  下图是2024年的台湾立法委员选举地图,直观反映了地方立法权的归属,能配合上表来看。

  图中每个区域代表一个选区。绿色表示该选区的立法委员由胜出,蓝色表示由胜出,青色表示由民众党胜出。

  因此,从上表和上图中能够准确的看出,在地方立法权上的势力要大于。控制着6个直辖市议会中的4个,3个市议会中的1个,13个县议会中的7个。

  在台北立法院的113个议席中,占据52席,是议会第一大党;占据51席;民众党占据8席,无党籍占据2席。

  总体来看,目前台湾政治格局中,在台北的势力要胜过,但是在地方上,的势力相对于依然略胜一筹。

  以上,我们深入论述了目前台湾的主要政党、政体,以及这些政党在台北和地方的势力情况。接着,我们从选民的角度切入,看看、的选民特征是什么。

  下图显示的是2024年选举时的总体投票情况。40.05%的选民将票投给了,33.49%的选民投给了。

  下图是2024年选举中,各县市投票情况,可以方便我们分析不同党派的基本盘在哪些县市。

  我们前面说过,台湾的六个直辖市的人口总数占台湾人口总数的73%左右,所以基本可以说,这六个直辖市的选票情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选举结果。

  其中,在台湾北部和中北部的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和台中市,对的领先程度分别为0.05%、3.42%、1.15%和5.21%,不算很大。

  但在台湾南部的台南市和高雄市的得票率差距很大。在台南市领先25.34%,在高雄市领先19.66%。

  再形象点,以台南市为例。这次选举该市总共有近157万人投票,其中约79万人投给了,约40万人投给了,约36万人投给了民众党。在该市的支持率不但远远不如,甚至快被民众党赶上。

  从2024年的选举地图中就能看出,的选民基本盘分布在台湾的南部和西部,的选民基本盘则分布在台湾北部和东部。这种南北分化的选民格局,是现在台湾政治中最主要的现象。

  当然,南北分化现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达近30年的时间里逐渐形成的。

  比如,1996年选举时,就曾以碾压的态势,战胜了与其竞争的和新党。

  下图是1996年选举地图。蓝色表示取胜的选区,黄色表示新党取胜的选区。

  可以看出,当时除了中部几个选区外,在其余所有选区的得票率都超过了其它竞争对手。

  注意,虽然上图中的绝大多数选区都是蓝色,都被拿下,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选区内的所有选民都支持,只是的得票率在这些选区要高于其它政党而已。

  比如,我们对照上图和下表来看。下表中的蓝色表示在该选区获胜,黄色即南投县,则表示新党在该选区获胜。

  但是,例如,虽然在台北市获得胜利,也就是其得票率超过了其它竞选政党,可是并不意味着台北市所有选民都支持。可以很清楚地看到,1996年在台北市的得票率是38.90%,是24.34%,新党是24.87%,无党籍的陈履安是11.89%。

  只是因为得票率第一,所以台北市就被拿下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赢者通吃。

  1996年选举中,最终获得了54%的选票,获得了21%的选票,新党获得了15%的选票,无党籍的陈履安获得了10%的选票。可见,当时是占有非常大的优势的。

  当时,内部出现分裂,宋楚瑜被开除党籍,成立亲民党,与和角逐。这次分裂导致遭到重创,为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下图是2000年的选举地图,图中绿色表示在该选区胜出,红色表示从中分裂的亲民党在该选区胜出,蓝色表示在该选区胜出。

  由于内部出现的这次分裂,导致其势力大大削弱,选举结果一片惨淡。传统的支持者几乎全部倒向宋楚瑜,最终得票率只有23%,而的得票率达到40%,亲民党为37%。

  最终胜出。同时,台湾南部和西部逐渐显现出票仓的态势,北部和东部则显现出票仓的态势。

  总之,1996年到2000年,是台湾政治和选民南北分化加剧、势力削弱、势力增强的四年。

  按照2000年的选举势头,如果和亲民党继续对立,势必导致势力逐步扩大。为了自救,亲民党与在2003年联手,在2004年选举中一起对抗。但是,这依旧没有撼动的上升势头。

  下图是2004年的选举地图。蓝色表示,绿色表示。能够准确的看出,亲民党转而支持后,的基本盘又稳住了,但是这次选举,依然以极其微小的差距,即29518票,输给了,导致的势力在台湾进一步稳固。

  从2004年到2008年,由于治理能力差,腐败严重,丑闻频发,以及在台湾的超高人气,台湾部分选民开始抛弃,支持。2008年选举中,扳回一盘,并在2012年选举中再次胜出。

  但是,在2012年到2016年的表现也不理想。这几年,台湾经济下滑,油价电价上涨,人民生活水平止步不前,甚至下降。

  下图是2016年的选举地图,对比上图即2008年选举地图能够准确的看出,失去了大量选民支持,尤其是在人口众多的台湾北部。

  因此,2012年到2016年,台湾选民在南北分化上又迈出了比较大的一步。

  2020年选举中,虽然比2016年表现好,但是的支持率也在增加。最终,依然获胜。

  因此,从1996年到2024年,台湾政党和选民的变化大致是:1996年之前,获得压倒性的多数支持,其它派别没机会;从1996年到2008年,由于内部分裂,的影响力不断增大;从2008年到2016年,再次上台,稳住局势;从2016年到2020年,势力独大;从2020年到2024年,势力削弱,势力基本未变,民众党势力大增。

  那么,为什么从1996年到2024年,和的选民基础会发生上面这些变化呢,为说明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要分析一下两个党派的选民画像,即哪些选民更支持,哪些选民更支持。

  影响台湾选民支持的因素主要是族群。其余因素,例如经济、受教育程度、职业和年龄等也有影响。因此,我们第一步看看台湾的族群结构。

  目前台湾人口的族群结构中,汉族占比97.8%左右,原住民占比1.4%左右,其余0.8%为其它族群。

  在《为啥说台湾自古属于中国》那篇文章中,我深入分析了台湾原住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大致来说,这个群体是生活在台湾的最古老的族群。他们在台湾的存在要追溯到明朝以前。因为这个族群人数很少,所以暂不分析。我们将重点放在汉族上面。

  第一类,本省人,是指明朝中后期移民至台湾的汉族。这个群体占台湾人口总数的87.8%,是台湾最大的族群。

  这个群体又能够继续细分为闽南台湾人和客家台湾人。前者占比 76.9%,是指祖先生活在大陆闽南和潮汕一带的、移居至台湾的汉族后裔,后者占比10.9%,是指祖先生活在大陆粤东、闽南和闽西一带的、移居台湾的客家族后裔。

  这两个族群虽然不同,但是因他们都已在台湾生活了几百年,而且祖上都生活在大陆东南沿海一带,因此相比于第二类即外省人,还是有许多共性的。

  外省人则指1945年以后前往台湾的大陆人。这个群体占台湾人口总数的10%左右。1949年战败后前往台湾的汉族及其后代,主要就是这批人。

  那么台湾这些族群对不同派别的支持情况如何呢。下图显示的是从1996年到2012年的历次选举中,闽南台湾人、客家台湾人和外省人对的支持情况。

  从上图中能够准确的看出,1996年,三个族群对的支持率都很高,原因上面说过,当时对其它党派的优势是碾压式的。

  到了2000年,情况出现了变化。这一年,由于亲民党从中分裂出去,支持率大幅度下滑,但是从上图中能够准确的看出,外省人在2000年对的支持率依然很高,只有微弱下滑。客家台湾人对的支持率大幅度地下跌了25%,闽南台湾人更夸张,下滑了近50%。

  从2000年到2004年,国贼想尽办法收买客家台湾人,比如任命了许多客家台湾人成为内阁部长、成立客家事务协会和客家电视台等,因此到了2004年选举时,客家台湾人和闽南台湾人对的支持率进一步下滑。但外省人对的支持率依然没什么变化。

  不过,到了2008年,客家台湾人对的支持率又突然大增,基本与外省人持平,而闽南台湾人对的支持率虽然稍有增加,但是依然很低。

  2012年,客家台湾人对的支持率再次下滑,外省人则一如既往地保持高支持率,闽南台湾人也一如既往地保持低支持率。

  规律很明白了:在台湾的三大族群中,外省人对的支持率始终高且稳定,是最稳固的基本盘;一部分闽南台湾人对的支持率一直高且稳定,是最稳固的基本盘;客家台湾人则是中间派,时而支持,时而支持,这取决于两党对这个族群的政策如何。

  下图显示了1992年到2012年,三个族群对的忠诚度是如何演变的。能够准确的看出,在长达20年时间里,虽然台湾政治格局一直在变化,但是这三个族群对的支持率却一直非常稳定。

  无论政局如何变化,外省人(1945年以后前往台湾的大陆人)对的支持率一直很高,闽南台湾人对的支持率一直很低,客家台湾人居中。

  如果我们结合上面给出的历年选举地图和闽南台湾人、客家台湾人的分布图,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点。请大家允许我再将这三张图发一遍,我们以2000年的选举为例。

  上图中的左图显示,在2000年的选举中,位于四个蓝框之内的选民,对的支持率超过了对的支持率。

  从上图里中间那张图片能够准确的看出,这部分转而支持的选民,主要是闽南台湾人和客家台湾人。只不过因为闽南台湾人的人口总数远超于客家台湾人,所以反映在上图中的结果,就是闽南台湾人对选民支持的变化贡献远超客家台湾人的贡献。

  下图显示的是台湾三个族群对的支持变动情况。能够准确的看出,趋势正好与相反,从1992年到2012年,闽南台湾人对的支持率最高,其次是客家台湾人,最不支持的是外省人。

  下图显示了从1996年到2012年的四次选举中,经济因素在台湾选民对支持中的作用。能够准确的看出,对的支持率,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但是,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对的支持率的差值,从来就没超过15个百分点。这说明,经济对选民支持的影响力度,远远不如族群这个因素。正如前文所说,族群对选民支持的影响力度,少则25个百分点,多则50个百分点。

  教育也是一个影响因素。下图显示了从1996年到2012年台湾不同受教育水平群体对的投票率。除了1996年以外,受教育程度与对的支持率始终成正比。整体看来,受教育程度越高的选民,越支持。

  但是正如经济一样,教育的影响力度也小于族群这一因素。比如,在2004年的选举中,受过大学以上教育的群体对的支持率,比受过初等教育的群体,高出25个百分点,依然远远未达到50个百分点。

  再看职业对选民支持的影响。如下图所示,政府雇员、企业员工、工人、农民四类职业,对的支持率依次减小。

  总体来看,在公共部门工作的人,比如政府雇员、教师、军人等,高度支持及泛蓝阵营;在非公共部门工作的人,尤其是在大城市工作的群体,比如企业员工,也比较支持。

  中下阶级的工人群体和农民群体,对的支持率最低,这两个群体中的一部分人是的基本盘。

  台湾的公共部门、高校、企业,大多分布在在北部,农业大多分布在在南部和西部,这种产业格局,反映在和的选民基本盘上,就是北部和东部选民更支持,南部和西部选民更支持。

  如下图所示,台湾西部和南部地形相对平坦,适合发展农业,这些地区的农民是的主要支持者。

  下图显示了从1996年到2012年的四次选举中,不同年龄段选民对的支持率。能够准确的看出,30岁到49岁这部分选民对的支持率最高,50岁以上的选民对的支持率相对较低。

  这个年龄段的选民出生在1982年到1992年之间,他们开始懂事以及接受教育,大约在7岁左右,即1989年到1997年,正好是势力持续不断的发展的阶段。

  这个群体的年轻人,从他们7岁到30岁期间,不断地受到势力意识形态的毒害,到他们青壮年时,就开始在政治上支持。

  通过对比以上几个维度对于台湾选民支持的影响力度,我们大家可以得出结论:在台湾,年龄在30岁到49岁、受教育程度较高、生活较为富裕、在公共部门或者企业工作的人,是以为首的泛蓝阵营的稳定支持群体。

  年龄在30岁以下和49岁以上、低收入阶层的农业和工业劳动者,是以为首的泛绿阵营的稳定支持群体。

  近三十年来,和势力不断从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方面毒害和欺骗台湾民众。长年毒害的结果,就是和势力的不断壮大。

  当然,和势力并不是独自做到这些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一直在支持分子。

  因此,现在我们要将目光从台湾岛内转向岛外,看看和势力如何通过勾结美国来壮大自己。

  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美国对事援助。这是目前唯一可以在短期内壮大势力的外部力量和方法。

  2022年12月上旬,美国国会表决通过了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为2023年设置了8580亿美元军费。

  同时,法案中还有一系列省的所谓援助条文,包括一条高达100亿美元的军售条款。

  由于此次美国对台湾省的军售项目与美国的《国防授权法》和目前仅在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通过的《台湾政策法》(尚未形成法律)关系紧密,因此我们第一步分析一下《国防授权法》和《台湾政策法》的内容。

  对于任何法案,其中涉及经费的部分都是灵魂。一份没有物质力量支撑的法案,形同虚设。

  美国政府的资金支配权属于国会,《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八款是这一权力的法律基础。

  该款规定:美国国会有权规定和征收直接税、进口税、捐税和其他税用以偿付国债、提供合众国共同防务和公共福利。

  去年1月,美国管理及预算办公室(一个协助总统准备预算计划的机构)将2023年度的国防预算细目递交给了国会,国会则从2022年1月到10月1日(联邦财年起始日期)对这些预算细目进行审核,最后为2023财年设置了8580亿美元(比2022年度增加了800亿美元)的军费上限。

  设置这个军费上限,只是为2023年国防开支设置了一条红线年美国国防军费开支不允许超出这个数额。

  但是国防开支的具体金额和项目,还要依据美国行政机构编制的国防开支预算表。

  同时,根据《美国宪法》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美国宪法授予的全国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

  我们就以这次通过的《国防授权法》为例,2022年7月14日,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华盛顿州众议员史密斯,向众议院提出了H.R.7900议案(也就是《国防授权法》议案),议案提出后,众议院将其交予相关委员会审核。

  每年的《国防授权法》必然通过,相关委员会接收议案后,将其交予下属的小组委员会审核,小组委员会进行详细审核后又将议案交还给上级委员会复审,随后议案很快在国土安全委员会获得多数赞同并通过,接着进入了国会两院议程。

  2022年12月8日,众议院就通过了H.R.7776议案(即《国防授权法》议案),随后议案被送交参议院表决。

  参议院在12月15日通过议案表决后,议案被递交给拜登,拜登在12月23日签署并颁布了H.R.7776法案,此后,《国防授权法》正式成为法律。

  2023年度《国防授权法》是一部多达3854页的法案,里面含有大量涉华内容。

  但是最可以让我们关注的,是美国在该法案中加入了大量省的所谓军事援助内容。

  这些内容大大加强了美国与台湾的防务伙伴关系,是自1980年《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正式终止以来,美国对台湾省政策的一次转变。

  这次加入《国防授权法》中的对台湾省军事援助条款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原本属于去年9月14日以17票同意和5票反对,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通过的《台湾政策法》(S.4428)。

  根据美国国会的立法程序,《台湾政策法》仅仅是在美国参议院的外交关系委员会中获得了通过,尚未构成一部法律。

  而《台湾政策法》之所以没有在立法程序中继续推进,原因之一就是这里面一些涉华内容比较激进。美国政府担心如果通过这部法律,会对中美关系造成很大破坏。

  因此,《台湾政策法》中所谓的尽快谈判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正是美国希望借此抬高台湾省国际地位、并试图与台湾省进行官方往来的证据。

  在中美两国关于的重要基础性文件《中美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甚至在所谓的《与台湾关系法》中,美国都明确承诺过,其与台湾省关系的性质是非官方的: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中美建交公报写道: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八一七公报写道: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此范围内双方同意,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继续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在此基础上,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与台湾关系法第二条第一款和第二款写道:美國國會認為有必要制訂本法:授權繼續維持美國人民以及臺灣人民之間的商務、文化及其他各種關係,以促進美國外交政策的推行。美国的政策如下:维持及促进美国人民与台湾之人民间广泛、密切及友好的商务、文化及其他各种关系。

  又如,《台湾政策法》Title II Sec.201规定:修订《与台湾关系法》第2(b)(5)条,将对台湾省的武器供应,从防御性扩大到有助于遏制进攻的武器。

  从这一条能够准确的看出,美国对事援助的武器将更具有进攻性。这是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在对事援助政策方面的一次较大调整。之前的美国对事援助中都以防御性武器为主。

  在Sec.203中规定:美国国务卿与国防部长将与台湾省协商并建立一个工作组,以制定联合评估、采购计划和台湾防务需求的优先次序。

  不过更具实质性的条款,是Sec.204条款:建立台湾安全援助倡议,授权(美国国会)在4年内(向台湾省)提供45亿美元的外国军事融资拨款,款项用于购买设备和其它物资,以及培训,以加速其防御能力的现代化。

  同时,国会要求美国国务卿和国防部长报告年度开支计划,以及台湾省在增加国防开支和现代化努力方面的进展。

  还授权外国军事融资和贷款担保权限,最高可达20亿美元(以上两项加起来,相当于直接送给台湾省65亿美元军事援助)。

  修改《对外援助法》,将省防务的年度战争储备,从2亿美元增加到5亿美元,授权总统为台湾省建立战争储备物资,授权从联邦储备基金中拨出1亿美元用于第212款的战争储备库存。

  比如,指示国防部长与台湾省建立一个全面的训练计划,用来提高台湾省的整体防御能力,以及增强其武装部队的综合战斗能力(Sec.206)。

  将美国多余的国防资源优先转让给台湾省;给台湾省以非北约盟友的待遇;改革官僚制度和程序,加强对台湾省伪民主政府的支持。

  为台湾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贸易协定提供额外支持;设立台湾省奖学金项目,等等。

  用这次提议《台湾政策法》的Menendez和Graham的话说:该法案是继《台湾关系法》1979年生效以来美国对台湾省政策最全面的修订,将在外交、军事等多领域提升美台关系。

  由于《台湾政策法》内容比较激进,很难形成法案,美国政府因此将《台湾政策法》中一些实质性条文加入《国防授权法》中一并通过。

  而这些实质性条文,可以被统一称作《强化台湾韧性法》(H.R.9598)。

  不过,虽然在《强化台湾韧性法》中,剔除了一些《台湾政策法》中比较激进的条款,尤其是象征性条款,但在实质性条款方面(尤其是军事援助方面)却变本加厉。

  比如,《强化台湾韧性法》将原先《台湾政策法》中省的4年45亿美元军事援助拨款,增加到5年100亿美元,增加了1倍以上。下图是拜登政府至今对事援助的大致清单。

  按照2023年度《国防授权法》中对台湾省的军事援助力度来看,台湾省即将成为美国在全球的第三大军事援助对象,仅次于乌克兰和以色列。

  以乌克兰为例。2023年6月9日,美国国防部发布信息,自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总共向乌克兰提供了404亿美元的所谓安全援助,这中间还包括自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开始以来的397亿美元。

  与对台湾省的军事援助计划对比可知,美国在15个月里(从2022年2月24日到2023年6月9日)对乌克兰进行了397亿美元的军事援助,相当于每个月平均援助26.5亿美元;而对台湾省则是计划在60个月(5 年)里提供1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相当于每个月平均援助1.7亿美元。

  但问题是,乌克兰现在正在打仗,作为北约东扩的桥头堡,成为美国第一大军事援助对象非常正常。

  台湾省目前完全处于和平状态,都能成为美国第三大军事援助对象,平均每个月的受援助金额相当于乌克兰的6%,这就不能不让人唏嘘了。

  相比于以色列,美国对台湾省的军事援助也不少。2019年,美国共计援助以色列38亿美元,其中只有850万美元被用于改善以色列经济情况,其余资金全部用于军事援助。

  相比于台湾的每年平均20亿美元军事援助,以色列一年近38亿美元军事援助多出了近一倍,但以色列基本上常年处于军事对抗状态,与巴勒斯坦的战火更是绵延不绝。

  因此对比来看,美国对台湾省的军事援助额度,相对于台湾省面临的地区局势相比,的确是一笔巨款。

  从经济实力来看,2021年台湾省GDP增长率达到6.6%,2022年人均GDP达到3.5万美元,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化发达地区。

  这样的经济实力,加上美国如此大力度的军事援助,使得台湾省成为一个绝对不可以小看的地区。一些人认为,此次美国对事援助是台湾省在美国的游说集团活动的结果。

  比如,2016年10月13日,美国2049计划研究所、对华军事问题专家Ian Easton和全球台湾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美国国务院前政治军事幕僚David An就建议美国政府应该对台湾省军售先进战斗机和潜水艇,David An还建议台湾省借鉴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期间打造经国号战斗机的经验,从美国进口组件,在台湾组装。

  我在上文中列举的拜登政府对售清单中也写了,美国政府在2022年12月16日就曾援助台湾省经国号战斗机3型机。

  不过,台湾省在美游说团体(或者一些美国亲台利益集团)对于美国政府的这类游说,往往都是小打小闹,完全形成不了气候。而这次国会计划5年拨款1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可不是什么小动作和游说集团所能完成的游说工作,而是美国政府省政策的一次主动转向。无论相关利益团体是否游说美国政府,美国政府都要推动落实这笔款项。

  还有一个证据可以证明此次拨款是美国政府的主动决策。《强化台湾韧性法》涉及大量美国对台湾省军事力量发展的具体规划,从这些具体规划中很容易看出,美国是在恬不知耻地武装台湾省。

  例如,f条第2款写道:美国必须对台湾省在其伪军队中使用反干预的能力做评估,包括:远程精确射击能力,综合防空和导弹防御系统,反舰巡航导弹,对地攻击巡航导弹,海岸防御和反装甲能力,水下作战能力(包括有人和无人系统),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系统,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防御性网络安全能力,指挥和控制系统。

  2022年,台湾省伪防务支出约3572亿元新台币,约合125亿美元。除了这笔支出,台湾省伪国防部主管预算、非营业基金、特别预算之和,约为50亿美元。这175亿美元,基本就是台湾省去年全年的伪防务支出。

  如果与几个传统强国的有关数据对比,就会发现台湾省的军费开支实在不是小数目。

  英国军费支出684亿美元,占GDP的2.1%,排名全球第4;法国军费566亿美元,占GDP的1.4%,排名全球第6。德国560亿美元,占GDP的1.4%,排名全球第7。

  而台湾省的175亿美元军费支出和2.2%的GDP占比(比英国还要高出0.1个百分点),一定不是小数目。在此基础上美国还要平均每年援助台湾省20亿美元军费显然可以大幅度增强台湾省的军备实力。

  台湾省的军事实力,尤其是实战能力,近年让人广为诟病。比如,在2020年7月13日举办的汉光三十六号军事演习时,曾经在特种部队服役,并在伪国安会任职的吴怡农就发文批评台湾省伪军队的演习只是作秀,缺乏实战考量,说好听点是秀肌肉进行吓阻,说难听点是声光十足的公关演出。

  批评一出,许多曾经在军中服役的台湾省民众和部分军中人士,依据自己经历,认同了吴怡农所说的问题,还补充说台湾省伪军队在演习惯中往往带有表演给长官看的虚矫风气,与实战完全脱节的问题。后来,很多人还质疑伪军方:每年几千亿元的民脂民膏,究竟都花到哪里去了。

  正是由于以为首的卖国贼和势力,对内不断毒害台湾民众,对外不断拉拢美国,才成为当今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中国大陆才会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出台一系列针对势力的政策。

  下图是深圳大学的黄继朝教授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叶晓迪教授在其论文《十九大以来大陆对台政策的运作逻辑探析》中原创的大陆对台政策逻辑图。

  说明:目前大陆对台政策;来源:《十九大以来大陆对台政策的运作逻辑探析》.

  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任何论述都不如目前最权威的文件: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2022年发表的《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中的两段话:

  当局坚持分裂立场,勾连外部势力不断进行谋独挑衅。他们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歪曲否定九二共识,公然抛出新两国论;在岛内推行去中国化、渐进,纵容急独势力,鼓噪推动修宪修法,欺骗台湾民众,煽动仇视大陆,阻挠破坏两岸交流合作和融合发展,加紧以武谋独、以武拒统;勾连外部势力,在国际上竭力制造两个中国、。当局的谋独行径导致两岸关系紧张,危害台海和平稳定,破坏和平统一前景、挤压和平统一空间,是争取和平统一进程中必须清除的障碍。

  台湾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台湾,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决心不可动摇、意志坚如磐石,这是挫败一切分裂图谋的根本力量。100多年前中国积贫积弱,台湾被外国侵占。70多年前中国打败侵略者,收复了台湾。现在的中国,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实力大幅增强,更不可能再让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搞分裂抗拒统一,根本过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这一关,也根本过不了14亿多中国人民的决心以及意志这一关,是绝对不可能得逞的!